延安大學簡介
發布時間:2014-01-01
延安大學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澤東同志親自命名、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F為陜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大學、陜西省高水平建設大學。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將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干部學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學,吳玉章任校長。1943年至1944年,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自然科學院、民族學院、新文字干部學校和行政學院相繼并入該校,其歷史可以上溯到陜北公學成立之時1937年。1947年,因戰爭形勢,延安大學部分師生遠赴東北、華北、西北各地舉辦大學。1949年5月,中共西北局發出指示將延安大學、西北人民藝術學校、西北財經學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延安大學陸續遷入西安。1958年7月,陜西省人民政府決定恢復重建延安大學。1959年秋,該校增設了醫療系。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原延大醫療系基礎上成立延安醫學院。1998年,延安醫學院、延安市人民醫院與延安大學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學,被列為陜西省省屬重點大學。2005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延安大學。2011年,該校被列為陜西省高水平建設大學。在艱苦的戰爭歲月和社會主義新時期,延安大學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2005年5月,陜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簽約共建延安大學
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延安大學校園
建校70多年來,該校的發展受到了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創建伊始,毛澤東同志主持兩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延安大學成立事宜,并多次去學校參加開學典禮和做報告。新中國成立后,彭德懷、葉劍英、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視察學校工作;1966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延安時親切接見師生代表;1970年,周恩來總理在百忙中批示要把延安大學辦大辦好;1988年,在國務院總理李鵬的關懷下,延安大學被列為“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院校;1998年,江澤民、李鵬同志為延安大學建校60周年題詞;2004年,延安大學建設發展再次引起了新一屆中央領導的關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同志親筆批示支持辦好延安大學。
該?,F設21個二級學院、1個獨立學院和4所附屬醫院,56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醫、教、經、管、史、法、哲、農、藝12個學科門類。該校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8個,3個專業學位類別,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10個大門類。該?,F有教職工1411人,專任教師799人,其中教授121人、副教授234人,博士、碩士502人。該校面向全國29個省、市(區)招生,有各類在校生2萬多人,其中普通本??粕?7073人,碩士研究生1194人,成人生10760人。該校占地面積2000余畝,建有教學科研實驗室42個(含語音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座位數13620個。圖書館建筑面積3.68萬平方米,藏書184萬冊,是陜北最大的圖書情報中心。該校建成了校區千兆光纖互聯的校園網,建有全塑膠標準體育場1個。
國家領導人關懷延安大學
近年來,該校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和一、二等獎40多項。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該校被評為優秀。該校被列為教育部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該校設有陜西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2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1個,省級特色學科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研究基地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特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省級名牌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6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省級教學名師8人、一本招生專業7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優秀教材6部、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該校承擔國家級、省級、廳級課題490多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獎勵150多項。該校設有中共黨史研究院、陜北能源化工研究院、陜西省區域生物資源保育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0多個科研機構;辦有《延安大學學報》,學報(社科版)被評為陜西及全國高校優秀期刊。
延安大學加強學科與專業建設,注重人才培養
70年來,該校先后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0萬余人。民主革命時期,延安大學曾匯聚過眾多革命先賢和學術界名流,也曾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才。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吳玉章、周揚、江隆基、李敷仁先后擔任過校長;陳云、李富春、林伯渠、李維漢、烏蘭夫、徐特立、成仿吾、李強、艾思奇、何思敬、劉澤如等先后擔任過延大前身院校和所屬學院的校院長;何干之、武衡、王任重、于光遠、董純才、沙可夫、茅盾、何其芳、周立波、艾青、肖軍、沙汀、孫犁、吳伯蕭、賀敬之、呂驥、賀綠汀、冼星海、江豐、石魯、孫鴻儒、楊作材、屈伯川、陳康白、林迪生等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曾在這里執教、任職;李鵬、葉選平、布赫等3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武衡、彭士祿等20位兩院院士、學部委員、300余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和一大批大師級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教育家曾在延安大學學習和工作過。新時期,該校的畢業生遍布陜北老區、祖國各地,為推動陜北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特殊作用。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
延安大學是新時期延安精神的傳播中心,該校依托全國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陜西省大學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研修基地和教育部機關黨校培訓基地等教育基地,創辦了“窯洞大學”和“澤東干部學院”,為來自全國各地的10萬余名的青年和干部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2011年,該校被陜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文明校園。
該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后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體育大學、西北大學簽訂了省部共建對口支援協議,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二炮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學院等部隊院校有著密切的雙擁共建關系,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音樂學院、西安石油大學等20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與日本、美國、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10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關系,開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
對外交流合作成果顯著
該校十分重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資助工作,成立了由學校主管領導為組長的資助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延安大學資助管理中心,全面開展學校的資助工作,建立完善的資助體系,主要包括國家獎助學金、社會組織和個人獎助學金、“小紅帽”勤工助學、生源地助學貸款、臨時困難補助等。多年來,該校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8年,該校被評為“陜西省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被評為“陜西省‘結對幫扶’工作先進單位”。
該校依山傍水、蒼松翠柏、亭臺廊榭,高樓與窯洞錯落有致,延河與楊家嶺交相輝映。校園建有蘭惠園、同心園、晨曦園、文匯山公園,首任校長吳玉章先生、文學大師路遙先生的塑像矗立校園,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
地址:陜西省延安市圣地路580號
郵編:716000
電話:0911-2332050
學校網址:http://www.yau.edu.cn
招生網址:http://zsw.y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