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音樂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14-01-01
西安音樂學院坐落于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該院隸屬陜西省教育廳,是全國9所獨立設置的音樂專業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影響最大、培養音樂藝術專門人才的全日制高等音樂學府。
該院創建于1949年10月,其前身為賀龍元帥擔任校長的“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1956年改建為“西安音樂??茖W?!?,1960年升格為“西安音樂學院”。之后,歷經變遷,1980恢復“西安音樂學院”建制。
學校大門
該院現有音樂與舞蹈學和藝術學理論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本科專業(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編導、舞蹈表演、錄音藝術、藝術與科技、數字媒體藝術、文化產業管理),既包括了具有雄厚根基的傳統專業,也有若干新建的新興學科交叉專業。設有音樂學、作曲、聲樂、管弦、民樂、音樂教育、鋼琴、舞蹈、音樂工程與流行音樂9個系和視唱練耳教研室、基礎部、附中、藝術學理論研究室等13個教學單位。附設西北民族音樂研究中心為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陜西省愛樂樂團,由該院師生組成的交響樂團、交響管樂團、民族管弦樂團、西安鼓樂藝術團、秦箏藝術團和合唱團等藝術實踐團體?,F有在校本科生3600人、研究生350人、附中學生450人。該院業余音樂培訓中心注冊學生4000名,每年為社會業余音樂考級2萬人?,F有專任教師42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63人、副高級職稱11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以上學歷的比例達50%,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人,省級突出貢獻專家5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精品課程7門,省級重點學科2個、特色學科1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研究基地3個。該院還開設了“樂府講壇”、“博雅論壇”兩個開放性學術交流平臺,建有兩個獨具特色的博物館——西北民族音樂文化展館和西安鼓樂學術館。
該院注重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F承擔有國家級、教育部以及省屬各類人文社科研究項目40多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威爾第國際聲樂比賽金獎、CCTV電視歌手大獎賽美聲唱法金獎與合唱銀獎、梅花獎、中國金唱片獎等諸多國內外殊榮。出版學術專著40余部,音樂作品50余套。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秀。
演出活動
近年來,該院始終把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擺在首要位置,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該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人才建設為根本,揚長避短,依托周秦漢唐文化傳統、陜北紅色音樂文化傳統、陜西民俗文化傳統和秦派音樂文化傳統,特色發展,并以此確定重點學科、優勢學科、特色學科、新興學科、創新學科,積極探索新興交叉學科。按照“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遵循音樂藝術教育規律,在部分專業實行分級教學,夯實基礎,探索高素質藝術人才培養新途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初步形成了該院的教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在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獲得了“優秀”成績。
該院成立了“西北民族音樂研究中心”,被列為全省第二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承擔挖掘、研究、整理西北地區豐富的音樂文化遺產,為西部民族音樂、漢唐音樂文化的教學和研究搭建平臺。該院還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籌建了陜西音樂文化博物館、西安鼓樂學術館,招收陜北民歌演唱班。
在音樂創作方面,該院60余次獲國家表彰獎勵。在藝術表演方面,以和慧、吳羽翀、林卿等為代表的60多名師生在國際性賽事中獲獎,600人次獲得各級各類獎項700項。如合唱團獲CCTV青歌賽銀獎,安金玉、王真、白萌、陳勇先后獲得CCTV青歌賽等賽事金獎,和慧榮獲多明戈世界歌劇比賽第二名(第一名空缺),安金玉還獲得過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獎項——梅花獎,王恪居獲得意大利中提琴比賽特等獎,充分展示了該院的雄厚的教學實力。
師生授課交流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該院抓住審核評估試點機會,圍繞立德樹人、提高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機制、突出教學方法改革幾方面內容做文章,促進學院內涵式發展。創新教學機制是根據該院學科發展規劃,對作曲系、民樂系、管弦系、鋼琴系、聲樂系等專業的學生,在一對一教學的基礎上,突出因材施教;音樂教育系、舞蹈系走外聯式發展,融精英式教育與面向大眾的專業教育于一體,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以電子音樂工程系為基礎,設立文理交叉的學科專業,探索貫通培養、跨學科培養等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和優化人才的類型結構,加大培養力度。
該院把握藝術學升格為學科門類的歷史機遇,成功申報獲批“音樂舞蹈學”和“藝術學理論”兩個一級學科、10個二級學科,突破了60年單一學科辦學的歷史。采取“借船出?!贝胧?,與中國音樂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生。重視陜西區域音樂文化研究的成果適時轉化,擴大陜西文化影響力。該院作曲系、電子音樂工程系眾多師生參與大型紀錄片《望長安》《大秦嶺》等優秀劇目的音樂創作與編輯制作,在宣傳陜西文化特色中獨樹一幟。連續九年配合省政府公祭人文初祖軒轅黃帝活動,擔任音樂創作、歌舞表演,成為全球華人公祭黃帝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該院教師在音樂創作與表演方面,有50多部作品獲得國家表彰獎勵,如趙季平作曲的管弦樂《古槐尋根》入選“改革開放30年來12首優秀民族管弦樂作品”,韓蘭魁教授作曲的《綠色的呼喚》獲得第八屆中國金唱片獎等。
該院與香港中樂團和演藝學院共同組建樂隊學院,為培訓青年教師,首開國內音樂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先河。與德國呂貝克音樂學院、意大利佩魯賈音樂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定期選送教師出國深造。聘請一批著名音樂藝術家如音樂學家喬建中,指揮家、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閆惠昌等為客座教授。近年來,引進了留學回國的高層次人才11名,引進博士16名,陜西省“百人計劃”1人,選送了50多名專業教師出國學習,出臺了資助在職人員攻讀博士學位的規定。
該院積極承擔省政府各種大型慶典演出任務,包括每年一度的陜西省新年音樂會,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承擔“高雅藝術進校園”任務,5年來先后在省內45所高校專場演出100余場。先后在西安、商洛、延安等地巡演《永遠跟黨走——紀念中國共產黨建立90周年》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2012年參加了省上重點文化項目《長安》和《大秦帝國》交響音樂會排演,安康龍舟節開幕式演出等活動,為推動陜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院演藝中心的建設實現了陜西音樂文化從“地方題材”上升為“國家文化戰略”的轉型升級格局,是西安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和形象工程。
該院堅持走開放式、國際化辦學道路,與美國波士頓大學音樂學院等歐美10多個國家的音樂學院建立校際合作交流關系;與延安大學、中國音樂學院等開展戰略合作;組織“三高”(高級干部、高級知識分子、高級將領)音樂會、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舉行“藝術與科學的交匯”主題音樂會等。打造了漢唐樂史及絲綢之路音樂文化史國際研討會、陜北民歌譯介國際研討會、秦派二胡學術研討會、西安鼓樂保護與傳承研討會等國內外學術品牌。
建校64年來,該院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以人才培養為已任,已發展成為國家培養高層次音樂、舞蹈專業人才、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在音樂創作、音樂表演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一定優勢,在國內九大音樂院校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繁榮陜西文化藝術事業方面,發揮著優勢引領作用;在加強音樂文化交流活動中,承擔著文化傳承與傳播的歷史使命。
地址:西安市長安中路108號
郵編:710061
電話:029-85239738
網址:http://www.xacom.edu.cn/